因為 二氧化氯(ClO?)的氧化/殺菌機理、化學形態(tài)和副產物 與傳統(tǒng)氯制劑(次氯酸鈉、次氯酸鈣、二氯異氰尿酸鈉等)完全不同,所以國際上把它單獨列為 非氯氧化劑(non-chlorine oxidant)二氧化氯 。核心區(qū)別可概括為三點:
1. 作用機理:
傳統(tǒng)氯制劑 → 在水中先水解生成次氯酸(HOCl),再靠**“游離有效氯”**殺菌二氧化氯 。
二氧化氯 → 不依賴游離氯,直接以單電子轉移(SET)或自由基鏈式反應氧化微生物和有機物,不產生三鹵甲烷(THMs)、氯胺等致癌物二氧化氯 。
2. 化學形態(tài):
項目 | 傳統(tǒng)氯制劑 | 二氧化氯 |
有效成分 | HOCl / OCl? | **ClO?分子** |
溶液pH依賴性 | 高(pH>8殺菌力驟降) | **幾乎不受pH影響** |
與氨反應 | 生成氯胺二氧化氯 ,降低殺菌力 | **不與氨反應** |
副產物 | THMs、HAAs、氯酚 | **主要為ClO??、ClO??** |
3. 法規(guī)分類:
中國《消毒技術規(guī)范》2022版明確把二氧化氯列為 “非氯類高效氧化消毒劑”二氧化氯 。
美國EPA在注冊文件中把二氧化氯歸為 “oxidizer”,而非“chlorine disinfectant”二氧化氯 。
ClO?雖然名字里帶“氯”,但它的作用機理、化學行為、副產物與“氯制劑”完全不同,因此被法規(guī)和技術標準單列為一類“非氯氧化劑”二氧化氯 。